Chinese Websites Boycott Baidu.com

According to South Metropolis Daily, several Chinese websites including taobao.com
(the ebay counterpart in China) have started boycotting baidu.com, the leading search engine in China. Baidu.com’s ranking bid (pay for higher ranking) has harmed these websites’ business interests, and they decide to protest.

反百度:吁求网络公正的最强音

2008-11-18 08:30:42 星期二 南方都市报网络版

15 16日,央视《新闻30分》节目播发连续报道,揭露百度公司运作竞价排名的黑幕。百度被指大规模人为干涉网络搜索的结果,引发垃圾信息,更涉及恶意屏蔽,此一模式被总结为“勒索营销”,从而导致公众对其信息公正性与商业道德的强烈不满。这是继“三鹿门”事件中涉嫌删除负面新闻、辅助三鹿公司危机公关之后,第一大中文搜索引擎再次被置于广泛的质疑中。

而在早前,河北某公司通过律师提出申请,针对百度推出的竞价排名和单方面屏蔽网站等行为,要求国家工商总局对其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进行反垄断调查。百度由此成了网络反垄断第一案的主角。同期,淘宝等网站已经通过屏蔽百度搜索机器人的方式表达愤怒;更有一大批遭到百度屏蔽的网站结成反百度联盟,控诉它的种种作为。由此看来,抗拒百度霸权的舆论风起云涌。

如果要归纳反百度风波的性质,必须要强调这样一个前提,那就是:随着互联网在民众生活中的日益密切渗透,网络搜索引擎早就不再仅仅是一项网络技术,它已经发展为一种新型的媒介公器。时时刻刻,它都要对海量的信息需求进行特征分析,对用户作出非欺骗的、负责任的回应。而反百度的形势说明,中文搜索的纯粹性正遭受过度的商业掠夺,人们忍无可忍,极渴望获得未被扭曲的自然搜索页面,用集体排斥百度的方式来重申搜索公正性的基础地位。

目前,百度拥有中文搜索的最大市场份额,艾瑞咨询发布的2008年第三季度搜索引擎市场调查报告显示,其份额高达七成。但诸多公开的证据证实,百度之所以被卷入系列丑闻,绝非是公众误解或所谓竞争对手的阴谋,它所选择的盈利模式决定了它的举止及道德倾向。有关竞价排名的黑幕显示,在急剧膨胀为互联网巨头的过程中,百度对于用行动促进公司的社会责任较为冷漠,也没有建立起与其市场地位相称的道德标准。这是百度的遗憾,代表着中文搜索引擎方向感的迷失。

其中,竞价排名带来了百度利润的高增长,也是它的原罪之一。这一网络营销方式早在2002年就被美国搜索业彻底摒弃,但百度对它的利用达到极致。只要肯付钱多付钱购买关键词,百度就可以将任何广告掺杂在搜索结果中,并依照价码进行高低排序,且不介意广告的可信与否。对不服从或拒绝合作的公司,百度则用屏蔽来惩罚,从而以一种近乎强梁的手段逼其就范。

不要以为百度的做法与普通网民无关,因为搜索到的(特别是靠前的)信息很可能是虚假的,它不是通过对网页和链接数据的正常统计分析得出的,而是来源于百度与无良广告的联合作祟。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广告链接与自然搜索结果间的分野就被故意混淆了。搜索引擎有意操纵一切,民众就极可能被误导进别有用心的陷阱,沦为畸形利益链条上的猎物,公益损伤至深。

干预搜索后果,令人无法准确找到想要的信息,这已经够恶劣的了,但也只是百度模式的第一层后果。值得警惕的是,在竞价排名之外衍生了“公关保护”等百度式增值服务,它对重点客户承诺:删除负面新闻,以达到控制舆论的目的———则发明出一种比任意根据付费额度来排序更严重的网络控制术,进而蒙蔽民众对真实世界的认知。商业考量以牺牲真相为代价,百度走得太远了。

百度成为众矢之的,也有论者为其辩护,还试图用搜索的“准确性”置换“公正性”概念,更举出“垃圾信息是搜索不公正主因”等奇谈怪论。如何消除垃圾信息属于技术范畴,然而就反百度的各种诉求而言,重点在于廓清搜索引擎必要的独立性,匡扶互联网世界的正义论。因此,百度与反百度的争战与技术无关,其要害是要不要坚持公器属性,是否需要坚持公正的价值观。而我们认为,这是需要的。

(编辑:往生拾梦)